近日,由于冯小刚刘震云的电影《手机》涉嫌影射崔永元,在沟通无果后,崔永元便在微博开始怒斥《手机》剧组相关人员。在崔永元的微博中,原本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娱乐圈没有那么干净”,敲打冯、刘,却意外爆料范冰冰等“一抽屉明星”疑似签订“阴阳合同”逃税,今天又爆料某演员夫妻签7.5亿合同。
舆论发酵,官媒报道,国家机器进场,使崔永元的举报迅速演变为一件公共法律事件。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责成无锡地税介入调查,在国地税合并的背景下,旧的征管秩序正在解构,新的征管秩序尚未形成,是否借助舆论压力倒逼改革,值得玩味。
不过从崔永元爆料的信息来看,通过签订“阴阳合同”等方式逃税是娱乐圈普遍认可的潜规则,深受资本青睐的娱乐产业是各路热钱的圣地,此次逃税风波或会牵扯出更多财富转移的秘密,这就是——洗钱。
当然任何涉法事件都需要证据,无关痛痒的臆测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过你只要思考以下咄咄怪事,恐怕会细思恐极。
1.为什么有些电影拍得那么烂,却花费几亿~十几亿的投资?
2.为什么有些电影内容空洞,但是道具、场面却十分宏大?
3.为什么有些演员演技很差,他们的片酬却几千万甚至上亿?
粉丝经济购买力?粉丝恐怕不会买单。那是什么原因让投资方违背逐利精神?
香港电影的兴盛与衰退:成也洗钱,败也洗钱
香港一直是内地早期的资本来源和学习对象,了解香港电影的历史可以窥探内地电影的应然逻辑。
洗钱最早起源于美国,它之所以得名是美国黑帮将自己的洗衣店营业所得与犯罪所得混杂报税,使非法收入合法化。
美国电影的兴起,背后推手是意大利黑帮“洗钱”。日本很多艺人经纪、影视公司都有暴力组织背景,也在用拍影视剧“洗钱”。韩国娱乐圈一度掀起“迂回上市”热潮,裴X俊、Xain和张X健等明星利用本人的人气,变身为企业的大股东,与暴力组织资金的关系十分暧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繁荣,很大原因是因为黑社会热钱的涌入。有些电影干脆就由黑帮明目张胆地投资,例如邓某的《XX风云》,还有香港某兄弟,都是这样“洗钱”。
香港影视界洗钱的手法,往往是先注册电影公司,然后再把黑钱投进去。例如拍一部电影,本来只需要几百万,他们会直接报上千万甚至上亿,大价钱花在道具、取景、爆破、请明星上面。
例如爆破场面拍摄,本来一个爆炸场面只需要十几万成本,但是他们会报出上百万的材料费,把钱洗白。因为都炸掉了,“死无对证”,这就是影视圈洗钱的优势所在。
后续的具体操作,就是跟明星签“阴阳合同”,把黑钱洗成明星的“天价片酬”。他们不会在乎这些明星的演技有多烂,只要他们的电影能放映,他们就会和影院勾结,虚报一个高于成本的票房,即可将黑钱洗白。
即使是拍影视赔钱了,也无所谓,因为还能这样操作:例如他们报出去投资一个亿元拍影视,而实际上只投了1000万,即便这1000万都亏了,但他们虚报出1个亿的票房,也能将9000万黑钱洗白。
97年之后,随着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政府严厉整顿社会经济秩序,黑色资本逐渐撤离香港电影,开始导致香港电影的衰落。
内地娱乐圈、影视圈的“洗钱”现状
影视行业之所以适合洗钱,一是较低的税率,二是无法追踪交易过程。
①“洗钱”风险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已经出台的反影视圈“洗钱”的相关法律,然而,在内地至今也没有成型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的反影视圈“洗钱”的相关法律。
因为电影是社会特殊产业,反洗钱的监管方面做的并不到位,所以很多电影相关人员可以明目张胆地走漏洞规避法律制裁。
②“洗钱”成本很低。中国大陆的影视投资,属于文化产业,这块税率很低,只有5%。而且税法还规定:企业可把收入15%用于广告和宣传,在税前扣除。
如果将这条规定滥用,洗钱的成本更低。通常“洗钱”成本是35%,但在大陆,即使拍影视剧投钱全部亏了,只要做点虚报成本或票房的操作,就只用付出20%的洗钱成本,洗钱成本极低。
③“洗钱”没审计。影视剧的账目支出繁多,时效性强,拍完戏就立马作鸟兽散,被查的概率极小。别说资本投资没人管,就算国资投入也没什么审计。
由于在这种环境下,拍电影能低风险的洗钱,炒作好了还能获高额票房回报,同时还能“近水楼头先得月”引美人一笑,资本何乐不为?
在大陆利用影视“洗钱”的主要套路
“洗钱”要洗的“黑钱”,包括黑社会的走私、贩卖军火、诈骗、盗窃、抢劫、偷税漏税和贪污腐败所得等。而利用娱乐圈影视圈“洗钱”的主要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用阴阳合同“洗钱”。这种洗钱的操作方式,就是成立若干空壳影视制作公司,投资一个影视剧,再以制作费、明星的天价片酬等名义,把买办、贪官、黑社会的大笔黑钱洗白。
例如请一个演员预算1亿,做两份合同,一份1亿上税给演员,很可能另一份1000万才是演员实际所得。其实演员和洗钱方都明白这个套路,然而双方都不会对外说。
我们看到的一些演员,他们看似拿着天价片酬,但没准其实他们只是一个洗钱的工具而已。
②、虚高投入成本“洗钱”。这个方法,就比如我前面说的爆破案例。现在大投入的片子越来越多,但你会发现这类片子爆破场面很多,道具很多,国外取景很多,等等。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多呢?因为爆破之后死无对证,道具会有损耗,到国外取景、宣传,花费巨大,但国外没发票,投资方说多少算多少...这些“理由”都可以摊到到作品虚高的成本里。
③、虚报票房收入“洗钱”。电影行业的洗钱流程一般是这样的:某一亿黑钱投资一部电影,真实成本一千万;电影院、电视台等等实际收入一千万;黑钱主人与电影女一号勾搭在一起,通过女一号与电影院造假票房收入达一亿。
这之中,黑钱主人洗白一个亿,顺便玩个女人;女一号则获得知名度和金钱,双赢。这几年,票房屡破新高,但各种幽灵场、刷票房事件不断,就是这个原因。
④、集团性勾结“洗钱”。利用影视圈“洗钱”,需要各方比较紧密配合,所以,资本、导演、明星会长期保持合作,这样才会降低出问题的概率。
因为牵扯利益太多,所以这种事情,圈里人一般没有人会去挑破,因为这样会砸了大家的奶酪。触动利益藩篱难于触动人心,如今崔永元挑破了黑幕,监管机构是否会壮士断腕,以正风气,值得吃瓜群众观察。
严打影视圈“洗钱”,事关意识形态安全
由于影视剧在处于意识形态的特殊地位,所以,利用影视圈“洗钱”,这不仅仅是一种犯罪,更是资本和明星对精神产品的一种控制。
这种抱团“洗钱”现象,既扭曲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使命,又将观众当成圈养的羔羊,低俗化趋势逐渐显著,传达了太多的变态人性观、价值观、爱情观,使许多无辜的电影爱好者思想被侵蚀,为资本永不消逝的增殖欲望所吞噬。
因此,完善法律,加强监管,严打天价投资,天价片酬背后的“洗钱“猫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本文来源:海疆在线,业内人业,反“洗钱”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