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正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

2016-07-26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条文

  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四、过失致人死亡罪——立案标准

  1、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2、要有死亡的事实。

  要注意的是: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五、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要区别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因素方面。前者有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只因轻视能够避免而予以放任,无认识上的过失;后者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且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上的错误。

  2、意志因素方面。前者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后者则持有意放任、无意防止的态度。

  3、行为因素方面。前者确有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想防止而未能防止;后者则无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能够防止而不防止。